修复黑臭水体的重要性
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
       黑臭水体是水生态系统崩溃的典型表现:水体中溶解氧耗尽,水生植物枯萎,鱼类、底栖生物等大量死亡,食物链断裂,生态链失去自我净化和平衡能力。若不及时修复,污染会通过地下水渗透、土壤扩散等方式进一步破坏周边生态系统,导致区域性生态功能退化。
保障公众健康与生活质量
       黑臭水体中含有大量污染物(如氨氮、硫化物、重金属、病原体等),会通过空气挥发(产生恶臭)、接触传播或渗入地下水,危害居民呼吸系统、皮肤健康,甚至引发消化道疾病。修复黑臭水体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基本需求。
践行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
       水体黑臭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直观体现,与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的理念相悖。修复黑臭水体是改善人居环境、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的关键举措,也是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硬性要求。
黑臭水体
修复黑臭水体的核心作用
改善水环境质量,恢复水体功能
       修复后,水体溶解氧水平回升,污染物浓度降低,黑臭现象消除,水体的 “纳污、净化、调蓄” 等自然功能逐步恢复,能重新支撑水生生态系统的循环(如藻类、水生植物、鱼类等生物群落重建),实现 “清水绿岸、鱼翔浅底” 的生态目标。
提升城市品质与土地价值
       黑臭水体往往是城市环境的 “短板”,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体验和区域形象。修复后,水体及沿岸可改造为滨水公园、绿道等公共空间,提升居民幸福感,同时带动周边土地增值、促进文旅产业发展,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。
保障水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利用
       许多黑臭水体属于城市内河、湖泊或近岸海域,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修复后,水体水质达标,可作为景观用水、灌溉用水等补充水源,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,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。
增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
       黑臭水体修复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程,通过治理过程中的宣传、监督和公众参与,能让社会各界更直观地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和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,推动形成 “节水、护水、爱水” 的社会共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