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经处理的电镀废水的主要特点
污染物浓度高,毒性强
重金属浓度极高:如镀铬废水六价铬浓度可达数百至数千 mg/L,镀镍废水镍离子浓度可达数十至数百 mg/L,远超地表水排放标准(通常要求低于 0.05~1mg/L);
含高毒性物质:氰化物浓度可达数十 mg/L,酸碱废水 pH 值可低至 1~2 或高达 12~14,对处理设施腐蚀性强。
成分复杂,差异显著
不同电镀工艺产生的废水成分差异极大:
镀铬废水:以六价铬、硫酸为主;
镀镍废水:含镍离子、柠檬酸等络合剂;
氰化电镀废水:含氰化物、重金属氰络合物(如 [Cd (CN) 4]²⁻);
综合废水:混合多种重金属、酸碱、有机物,处理难度最大。
含大量络合剂(如 EDTA、柠檬酸),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络合物,常规化学沉淀法难以去除,需先破络处理。
水量较小但污染负荷高
单厂水量通常不大(日均数吨至数百吨),但单位水量的污染负荷极高(如每吨废水含重金属可达数克至数十克),对环境的潜在危害远高于普通工业废水。
处理难度大,需针对性工艺
重金属难以生物降解,需依赖化学沉淀(如加碱、硫化物)、离子交换、膜分离、电解等物理化学方法;
络合态重金属需先通过氧化(如次氯酸钠)、还原(如亚硫酸钠)等破络工艺,才能有效去除;
六价铬需先还原为三价铬,再通过沉淀去除,处理流程复杂,成本较高。
水质波动大
受生产批次、电镀品种类影响,废水的 pH 值、重金属浓度、污染物种类会频繁波动(如间歇性排放的镀槽清洗水浓度骤升),增加处理系统的稳定性控制难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