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炭工业废水
未经处理的煤炭工业废水的主要危害
污染水体,破坏水生生态
       矿井水和洗煤废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(煤泥、泥沙),排入水体后会导致水质浑浊,遮蔽阳光,影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,同时沉积在水底,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。
       洗煤废水含大量煤粉和药剂(如浮选剂、凝聚剂),煤化工废水含酚类、氰化物、多环芳烃等有毒有机物,以及重金属(如砷、铅、汞,来自煤炭本身或添加剂),会直接毒害鱼虾等水生生物,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崩溃。
威胁人体健康
       废水中的酚类、氰化物具有强毒性,短期接触可引发皮肤灼伤、呼吸道刺激,长期摄入会损伤肝肾功能,甚至致癌;多环芳烃(如苯并芘)是强致癌物,通过食物链富集后危害人体健康。
       高盐矿井水或煤化工废水若污染饮用水源,会导致水中盐分、有毒物质超标,引发消化系统疾病或慢性中毒。
污染土壤和地下水
       未经处理的废水渗入土壤,会导致土壤板结、肥力下降,影响农作物生长;其中的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会在土壤中累积,通过农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。
       矿井水若未经控制,可能通过裂隙污染地下水,导致地下水硬度升高、有毒物质超标,且修复难度极大,危害具有长期性。
引发二次污染
       洗煤废水中的煤泥若随意堆放,遇雨水冲刷会再次污染水体;煤化工废水的挥发性有机物(如苯酚)会挥发到空气中,造成大气污染,形成 “废水 - 大气 - 土壤” 的多介质污染链。
煤炭工业废水的主要特点
来源广泛,水量差异大
       涵盖多个环节:矿井排水(煤矿开采时涌出的地下水,占煤炭废水的主要部分)、洗煤废水(煤炭洗选过程中产生,含大量煤泥)、煤化工废水(煤制焦炭、煤制油等过程中产生,成分复杂)、电厂冲灰水(燃煤发电产生,含粉煤灰)等。
       水量波动显著:矿井水水量与煤层含水量、开采规模相关,大型矿井日排水量可达数万吨;洗煤废水水量与洗选规模挂钩,通常每吨原煤产生 0.5~1.5 吨废水;煤化工废水水量则随工艺不同差异较大。
水质复杂,污染物多样
       矿井水:主要含悬浮物(煤尘、泥沙)、可溶性盐(如钙、镁离子,导致硬度高),部分矿井水含高浓度铁、锰离子,或因煤层含硫而呈酸性(pH 低至 2~4),少数含重金属或放射性物质。
       洗煤废水:悬浮物浓度极高(可达数千至数万 mg/L),含煤粉、黏土颗粒,以及浮选剂(如煤油、柴油)、凝聚剂等化学药剂,水质浑浊,稳定性强(因含胶体颗粒,不易沉降)。
       煤化工废水:成分最复杂,含高浓度有机物(COD 可达数万 mg/L),包括酚类、苯系物、多环芳烃、杂环化合物等,且含氰化物、氨氮、硫化物及重金属,毒性强、难降解。
悬浮物和盐分问题突出
       洗煤废水和矿井水的悬浮物是主要特征,易造成管道堵塞和处理设施负荷过高;矿井水和煤化工废水普遍含盐量高(如氯离子、钠离子),高盐环境会抑制微生物活性,增加生物处理难度。
部分废水可资源化利用
       矿井水经处理后可作为工业用水(如井下洒水、电厂循环水)或农业灌溉水;洗煤废水中的煤泥可回收再利用(如掺入原煤);煤化工废水通过深度处理可实现中水回用,减少新鲜水消耗。
处理难度因类型而异
       矿井水和洗煤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盐分,处理相对简单(如沉淀、过滤、脱盐);但煤化工废水因含大量难降解有毒有机物,需采用 “预处理 + 厌氧 + 好氧 + 深度氧化” 等组合工艺,处理成本高、难度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