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/餐厨废水
未经处理的食品/餐厨废水的主要危害
导致水体富营养化,破坏水生态平衡
       废水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等有机物,以及氮、磷等营养物质(如肉类加工废水含高氮,制糖废水含高碳),若直接排入水体,会被微生物分解并消耗大量溶解氧,导致水体缺氧,鱼虾死亡;同时,氮磷过剩会引发藻类疯狂繁殖,造成 “水华”“赤潮”,破坏水生生态系统。
滋生病原体,威胁人体健康
       肉类、水产品加工废水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(如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卵),若污染饮用水源或农田灌溉水,可能引发消化道疾病(如痢疾、霍乱)、寄生虫病等;此外,腐败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硫化氢、氨气等恶臭气体,会污染空气,刺激人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。
污染土壤和农作物
       未经处理的废水用于农田灌溉时,高浓度有机物会导致土壤缺氧、板结,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;同时,废水中的油脂、盐分(如腌制食品废水)会抑制农作物生长,甚至导致作物死亡,影响食品安全。

食品工业废水的主要特点

水量大,来源分散且差异显著

       食品工业用水量大(如啤酒酿造每吨产品耗水可达 10~20 吨),大型企业日均排水量可达数千吨;但行业涵盖众多细分领域(如屠宰、制糖、饮料等),不同工艺废水差异极大:例如,屠宰废水含大量血水、油脂,制糖废水含高浓度糖分,豆制品废水含高蛋白质,导致水质、水量波动大。
有机物浓度高,可生化性好
       废水中 COD(化学需氧量)、BOD(生化需氧量)浓度极高,如肉类加工废水 COD 可达 5000~10000mg/L,豆制品废水 BOD 可达 3000~8000mg/L,远高于城镇生活污水。
       有机物多为天然可降解物质(如淀粉、蛋白质、脂肪),BOD/COD 比值通常在 0.5~0.8,可生化性强,适合采用生物处理技术(如活性污泥法、厌氧发酵)。
悬浮物和油脂含量高
       含有大量固体残渣(如果肉、皮壳、骨头、纤维),悬浮物(SS)浓度可达数百至数千 mg/L,易造成管道堵塞;肉类、油炸食品加工废水中油脂含量高(可达数百 mg/L),若不预处理,会在处理设施中形成浮渣,影响曝气效率和微生物活性。
pH 值波动大,含特定污染物
       酸性废水(如水果加工、酿酒废水,pH 可低至 2~4)和碱性废水(如蔬菜腌制、制糖废水,pH 可高达 10~12)并存,需中和处理后才能进入后续工艺。
       部分废水含特殊污染物:如制糖废水含高浓度蔗糖和硫化物;水产加工废水含鱼腥味物质和盐类;罐头废水含有机酸、色素等。
水温较高,易腐败发臭
       许多加工环节(如蒸煮、杀菌)需加热,废水水温通常在 30~50℃,适合微生物繁殖;但高浓度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易快速腐败,产生恶臭,增加处理难度和环境异味。
资源回收潜力大
       废水中的有机物可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(清洁能源),如啤酒废水、屠宰废水的沼气回收技术已广泛应用;部分废水(如淀粉废水)可提取蛋白质、膳食纤维等副产品,实现 “变废为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