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镇生活污水
未经处理的城镇生活污水的主要危害
污染水体环境
       生活污水中含大量有机物(如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)、氮磷等营养物质,若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、湖泊,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,引发藻类大量繁殖,消耗水中溶解氧,造成鱼虾死亡、水质发黑发臭。
       含有的洗涤剂、重金属(如从化妆品、清洁剂中带入)等化学物质,会长期累积污染水体,破坏水生生态系统。
威胁人体健康
       污水中含有大量病原体(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卵等),若污染饮用水源或接触人体,可能引发霍乱、伤寒、痢疾等传染病。
       部分污染物(如某些洗涤剂中的磷、重金属)通过食物链富集,最终危害人体健康(如影响神经系统、导致慢性病等)。
破坏土壤和地下水
       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渗入地下,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,导致土壤肥力下降,影响农作物生长;地下水污染后难以治理,直接威胁饮用水安全。

城镇生活污水的主要特点
水量较稳定,时空分布不均
       总体水量受城镇人口、生活习惯影响,相对稳定,但存在时间和空间差异:如居民集中用水的早晚时段水量较大;商业区、居民区水量高于工业区。
污染物成分复杂,以有机物为主
主要污染物包括:
       有机物:BOD(生化需氧量)、COD(化学需氧量)较高,来自食物残渣、洗涤剂等。
       氮磷营养物:来自粪便、含氮洗涤剂,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。
       悬浮物:如泥沙、毛发、纤维等。
       病原体:细菌、病毒等微生物。
       少量化学物质:如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、重金属等。
可生化性较好
       污水中有机物多为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(如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),适宜采用生物处理技术(如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)进行净化,处理难度相对工业废水较低。
水温较稳定
       受生活用水温度影响小,水温通常在 10~25℃,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,有利于生物处理过程。